夏县北吴村古代人物阳城
赵氏孤儿故事的主角叫程婴,被誉为忠义之典范,《史记·赵世家》中有精彩的记述。说“程婴忍辱负重,甘受骂名,然赵氏真孤乃反在,程婴卒与俱匿山中。”
其实,司马迁在记述程婴这个人物时,是倾注以感情的。这是因为,司马氏和程氏原本同宗同族。据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载:“昔在颛顼,明南正重以司天,北正黎以司地。唐虞之际,绍重黎之后,使复典之。至于夏商,故重黎世序天地。其在周,程伯休父其后也。”另据北宋欧阳修、宋祁等编的《新唐书》载:“程氏出自风姓。颛顼生称,称生老童,老童二子:重、黎。重为火正,司地。其后世为掌天地之官,裔孙封于程,是为程伯,洛阳有上程聚,即其地也。至周宣王时,程伯休父失其官守,以诸侯入为司马,又有司马氏。”既然司马迁和程姓同族,那么他在《史记》中对程婴的记述除了带有感情,还更应当注重考证,力求客观真实。《史记》中还记载:“程婴死,赵武为之祭邑,春秋祠之,世世勿绝”。
程婴藏孤 留迹中丘
再来分析一下程婴将赵氏孤儿究竟藏匿在哪些山中。司马迁没有明记,想必也不可能明记。一因时隔多年,不好甄别;二因躲躲藏藏十五年,不可能固守在一个地方。所以也就有了很多藏身之地的传说。诸如,山西盂县的藏山,定襄县的藏孤台;河北邢台的赵孤庄,井陉的赵孤园等。不管怎样,藏孤的地方离不开晋国领地太行山一带。就藏孤邢台而言,还应当包括内丘。邢台县赵孤庄,又名赵古庄,最早曾用名“单羊庄”,后来因匿藏赵氏孤儿更名赵孤庄(后来为书写方便,孤也写成“古”)。据《顺德府志》、《邢台县志》记载,该村是程婴匿藏赵氏孤儿(赵武)的地方,因此更名赵孤庄,村里原有为程婴、公孙杵臼所立的藏孤牌坊。赵孤庄地处邢台县西北部丘陵地带,距内丘很近,从“匿山中”分析,在这一带藏孤不一定固定一个地方,应藏匿在西北青山一带比较适宜。青山又名黑山,据《土地十三州志》记载:“黑山之险,为逋逃之薮”。“逋逃之薮”出自《尚书·武成》:“为天下逋逃主,萃渊薮。”逋逃:逃亡者;薮:人或物集中的地方。意思是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。
由此可见,赵孤庄西北不远就是青山,青山藏孤可以说是不二之选。青山在内丘西南,邢台西北,有东青山、西青山、南青山等,隋唐时期曾设过青山县。据唐代地理总志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内丘县词条记载:“青山县,东南至州(邢州)五十里,本汉中丘(内丘)县地,隋开皇十六年于此置青山县,属邢州,县界有青山,因名。大业二年,属龙腾府。武德元年,析龙冈、内丘两县重置,属邢州。黑山,一名青山,在县(内丘县城)西(应为西南)二十里,幽深险绝,为逋逃之薮。以周太祖讳黑(北朝北周宇文觉父宇文秦名黑獭),因改黑山为青山,且取名焉。雷公山,在县西南八里,汉末黑山群盗张飞燕等不立君长,直以名号为称,多髯者谓之羝公,大声者谓之雷公,时有雷公贼保此山。因以为名。”
程婴藏孤青山还有佐证。那就是青山东边不远处有一个吴村,是个古老的村庄,其“吴”音是否“武”音混淆,非常值得考证。就在吴村,至今还有程姓族人,而且有一座古墓,一直被传说是韩厥墓,这是非常值得推敲的历史信息。这座大墓,属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有说是韩厥墓,有说是飞燕墓,老百姓一直传说是“王母娘娘擀面台”。在墓北偏西约100米的地方,有一直径1米多粗的大石柱斜插在地上,人称“擀面杖”。说是“擀面台”和“擀面杖”,非常形象。说“擀面台”是韩厥墓确实传说很久了,清光绪三十二年《内丘乡土志》记载说,相传为晋韩厥墓。而明崇祯十五年《内丘县志》却是这样记载:“飞燕墓,在吴村西,俗称擀面台。”也有当地人说“飞燕将军韩厥”,尽管传说不太靠谱,单凭传说有韩厥墓,难免联想到与程婴藏孤有点瓜葛。
程氏迁邢 世居中丘
由于程婴在邢台、内丘一带藏匿赵氏孤儿,后来他的孙子程本又来到中丘(内丘原来叫中丘,后来又叫内丘、内邱)隐居在苓(岭)塞。
历史总是有很多机缘巧合。程婴忍辱负重完成藏孤义举之后,不为富贵,却要“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”而自杀。其壮举自然会影响后代,程婴之孙程本(一说程叔本),字子华,并不为祖上功高自居,早年隐居中丘(内丘)岭塞做起学问来。巧的是赵武之孙赵鞅,即赵简子(前518—前458年)巩固了赵氏的权力,想到了恩人之后程本,欲以任用。可程本遗传祖上秉性,不屑权贵,不愿就仕。这在《子华子》一书中有记述。而且有“子华子居于苓塞”这一历史信息。《子华子》是被称之为诸子百家的程本的论著。最初,其弟子将他平时的议论问答加以整理而辑成一书,共计二十四篇。后来秦始皇焚书坑儒时,程氏后裔将书籍藏于石匣中,才幸免于难。到了汉代,刘向典校经籍时,将《子华子》修订成十篇而传世。
多重随机标签